“权益一哥”蒋佳良走了,浦银安盛的困局就能解决吗

王磊 投资与理财

这两年,基金圈最魔幻的场景大概就是——大盘创十年新高,有人回本了,有人翻红了,但蒋佳良的产品,居然还在亏。

现在,一切尘埃落定。

2025年11月7日,浦银安盛基金发布公告:

总经理助理、首席权益投资官蒋佳良,因个人原因,正式离任。

是“个人原因”,但所有基民心里都有数:

这是被业绩“请”下来的。

因为在他离任之前,他已经先一步悄悄卸任了六只基金的管理,一只接一只,像退潮一样——你以为海水还会回来,但其实它已经不准备上岸了。

01

一个基金经理的两幅面孔:一边169%高光,一边45%惨亏

蒋佳良的履历,就像一本撕了一半的书。

翻到前半段,你会觉得他是天选之子。

管理浦银安盛新经济结构A,7年收益169%,同类前20%。

成名、晋升、执掌公司五分之一的权益规模,顺风顺水。

再翻到后半段,你会以为打开了另一个平行宇宙——

管理品质优选A,亏45%,同类倒数第五十。

管理兴隆优选一年持有A,继续亏。

管理价值成长A,也亏。

更扎心的是:

牛市来了,大家都回血了,但他的产品还在躺着流血。

业内戏称:

“别人是熊市亏钱,他是牛市也亏钱。”

那些买了他产品的基民,心声异常统一:

“不是为了赚钱,我只是想回本。”

02

高换手率、高管理费、高回撤……

基民骂的每一个点,他一个不落

蒋佳良的代表性标签有三个字:

“换!得!快!”

换手率动不动就是500%、600%,最高时一度飙到1600%。

高频交易其实不是罪,顶级选手能打出“子弹飞得越多、赚钱越快”的效果。

但问题是——

换得越快,亏得越狠。

比如品质优选A:

最大回撤接近60%

净值越换越低

管理费三年收了6000万

基金规模从26亿缩水到6亿

投资者亏得眼泪掉下来,管理费却一分不少。

03

浦银安盛管理层大震荡、业绩滑坡

蒋佳良离开,只是浦银安盛的一个症状

其实,蒋佳良不是一个人“掉队”,

是整个浦银安盛这几年都不太顺。

公司内部发生什么?

总经理换了

董事长换了

副总也走了

权益一哥也走了

资产规模从行业第26掉到第30

银行系公募排名也掉队了

浦银安盛这几年,就像坐在低气压里,怎么都喘不上劲。

04

接棒人来了,江峰来了

浦银安盛下一场仗:挽救信任

蒋佳良卸任后,公司火速安排三位接班人接手他留下的产品:

凌亚亮

李浩玄

李凡

但真正被业内关注的,是一个还未官宣、但消息已经传开的名字:

江峰(原中信保诚基金经理)。

他靠“924行情”一战成名:

一年收益 80%

管理规模涨了 5 倍

在大牛市中荣耀离场

被视为“浦银安盛急需的新鲜血液”。

业内普遍看法是:

这是浦银安盛最关键的一次补强。

但大家更关心的是:

“换帅能换命吗?亏损的产品谁来背?”

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事,而是整个公司投研体系的考验。

05

蒋佳良时代结束了

但基民的那句“我只想回本”还悬在空气里

蒋佳良在浦银安盛是基金行业典型的“前半程辉煌、后半程失速”的案例。

他不是坏人,也不是不努力,只是在市场这张牌桌上,

有时候你赢,是因为风在你这边;

你输,是因为市场不给你第二次机会。

但对基民而言,情绪只有一句:

“你可以离开,但我的亏损怎么办?”

未来的浦银安盛能不能回血?

江峰能不能带来新故事?

蒋佳良会不会重返江湖?

没人知道。

但我们知道的一件事是——

公募基金的江湖,从来只看结果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