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研数据显示,2021年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占36.6%,相对2020年的27.6%、2019年的33.3%有所上升,但仍低于2018年的55.2%、2017年的66.1%。此外,17.4%的白领表示年终奖“据说有,不确定”,而表示拿不到年终奖的白领占比32.6%,比2020年的40.4%有所下降。
从不同性质企业来看,国企仍然运行稳定,54.9%的国企白领可以拿到年终奖,在不同性质企业中排名第一,外商/港澳台独资企业(51%)、政府机关/事业单位(47.9%)、合资企业(46.2%)紧随其后。相比之下,仅有29.5%的私营/民营企业白领在2021年能够拿到年终奖,比例约为国企的1/2。
分行业来看,能源/矿产/环保行业白领获年终奖的占比最高,达到49%,高于2020年的38.9%,继续排名行业第一。其次是金融业,48.3%的白领可拿到年终奖。政府/非盈利机构(47.6%)、汽车/生产/加工/制造(45.7%)紧随其后。服务业白领拿到年终奖的占比从2020年的17.7%上升至27.7%,不过仍排在后两位,排名垫底的是文体教育行业,仅21.8%的白领有年终奖可拿。
一般而言,现金是年终奖的主要兑现形式,不过仍有一成以上白领希望发房、车、股票。调查显示,在有年终奖的白领中,97.5%都收到了现金。此外,购物卡、食品、生活用品也是企业奖励员工的重要方式,占比均超过5%。
反观白领对年终奖的期待,7.4%的白领希望拿到公司股票/期权,而实际上只有1.8%兑现;7.1%的白领想要房子、车子等大件,只有0.9%达成心愿。报告指出,对于雇主来说,了解员工对年终奖形式的诉求,并做出适当调整,有利于更有效地激励员工,提升员工的积极性。
有趣的是,除了收获现金、购物卡等传统年终奖外,一些白领收到了公司发放的“奇葩年终奖”,包括板鸭、猪肉、牙膏、彩票、代金券等。
具体分布来看,2021年白领年终奖在“10000-50000元”和“50000元以上”区间内占比分别为32.3%、9%,两项占比总和41.3%,高于2020年的29.2%。这体现了年终奖分化严重:在近7成白领可能拿不到年终奖的情况下,拿到年终奖的白领中有4成以上收获过万。
从行业来看,金融业重返年终奖首席大户,文化/传媒/娱乐/体育业持续摆尾。报告指出,2021年,金融业白领年终奖均值15152元,高于2020年的9712元(第三名)和2019年的14293元(第一名),重返各行业第一。能源/矿产/环保业白领年终奖为12571元,略低于2020年的12987元。虽然疫情管控进入常态化阶段,但是“零星疫情”仍影响到线下聚集性娱乐/体育活动的举办,相关行业的增长受到阻力,业绩低迷也反映在年终奖的发放上:2021年,文化/传媒/娱乐/体育业白领年终奖均值7156元,排名垫底,该行业去年排名倒数第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对于各种新兴行业,27.9%的白领认为大数据/云计算行业的白领会拿到更高的年终奖。其次是新能源、人工智能和直播电商,分别有16.2%、15.9%、15.5%的白领认为这些行业年终奖最高。对于时下火热的元宇宙,仅有4.7%的白领认为该行业年终奖最高,可见,相比之下白领对已经普遍应用落地的新兴行业更有信心。
在能拿年终奖的白领中,67.3%表示公司年终奖在农历新年前发放,13.1%表示去年12月底前已发年终奖。分别有10.1%、5%的白领表示,公司年终奖将在农历新年后、年中发放。可见,大部分白领收获年终奖较为及时。而部分企业受资金回笼、应收账款催收等各种因素限制,年终奖发放并不及时。
不同的城市,年终奖均值情况又如何?数据显示,北京白领年终奖平均13152元,继续领跑全国。2021年,北京再次上榜年终奖最高城市,平均金额达到13152元,但略低于2020年的13258元。一线城市年终奖普遍较高,深圳、上海分别为12757元、12701元,高于2020年的7739元、11465元。
除北京以外,二线、新一线城市满意度较高,深圳在一线城市中排在末位。从不同城市来看,对年终奖最满意的城市为厦门、宁波,满意度指数均为2.80,厦门连续两年排名第一。其次是烟台、合肥、南京,满意度指数分别为2.64、2.58、2.54,一线城市中,仅上海进入满意度前十。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的满意度分别为2.41、2.36、2.27、2.22。深圳虽然拥有全国名列前茅的年终奖水平,但满意度较低,体现出在当地打拼的广大白领对职场收获有着更高期待。
报告认为,总体来看,2021年白领年终奖从均值到发放比例都比2020年有所上升,但年终奖满意度指数却有小幅下降,体现出白领对于经济复苏后福利待遇未达到预期的失落。与此同时,白领在年终奖的分配上更加审慎,用于储蓄和还贷的占比在扩大。此外,产业数字化转型、“双减”等变化也对不同行业和岗位的年终奖产生影响,众多白领也将年终奖作为跳槽和择业的决策依据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